《雷雨》巡演第五站——濰坊
“國民之魂,文以化之;國家之神,文以鑄之”。瑰麗多姿的文化與豐富獨特的文化遺產(chǎn)是一個民族的根,一個民族的魂,是國家發(fā)展、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。

第五站,天津人民藝術(shù)劇院《雷雨》劇組來到了具有豐富文化并有些小資的城市——濰坊。
在來到這座城市之前,小編一直覺得她與其他城市沒什么差別,無非發(fā)朋友圈時定位的地點是在濰坊。但當小編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,才發(fā)現(xiàn)這座城市是如此吸引著我。 這座城市宛如山東半島上的一顆綠寶石,是北方的“江北小蘇州”,白浪河穿城而過,有“東方死海”之稱的東方不沉湖深受游客的喜愛,感受當?shù)氐拿耧L民俗是這趟巡演的不二之選。
音符
濰坊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、木版年畫的產(chǎn)地和集散地,又被稱為“世界風箏都”。 可能您還不太了解,濰坊市在每年的4月下旬會舉辦國際風箏節(jié),濰坊也被大家稱之為“世界風箏都”。您有多久沒放風箏了?您有多久沒有體會到童年的歡樂了?在濰坊,您可以試著尋找您逝去的童年。
1984年,首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拉開帷幕, 1988年,濰坊被確定為“世界風箏之都”, “濰坊國際風箏會”的舉辦, 不僅增強了國際間的風箏文化交流, 同時也提高了濰坊的知名度, 帶動了濰坊經(jīng)濟與建設(shè)的飛速發(fā)展, 使濰坊成為齊魯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。 在1989年,成立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, 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積最大的風箏專業(yè)博物館。
而另一個屬于濰坊獨有的文化——撲灰年畫 也備受大家的喜愛。 撲灰年畫藝術(shù)風格獨樹一幟, 以色代墨,著色濃重, 色彩艷麗, 形象追求動感,結(jié)條豪放流暢。 山東濰坊高密撲灰年畫是世界上獨特的畫種, 是高密三絕之一, 被譽為“中國一絕”。
這次,天津人藝《雷雨》劇組 來到了有豐富歷史文化的濰坊。 濰坊人民熱情好客, 小編也喜歡模仿當?shù)厝说目谝簦?BR>在打車的時候也順便跟師傅聊了幾句, ——“師傅,您最近拉的活多嗎?” ——“還行,上個月比較忙,濰坊風箏節(jié)來了好多人。” ——“咱們?yōu)H坊有什么文化演出嗎?” ——“我也記不清了,但是比之前多了很多,濰坊也比較注重這方面的培養(yǎng)了。” ——“那您有時間的話會選擇看話劇嗎?” ——“當然會了。” ——“那您明天來看《雷雨》吧。” ——“哈哈哈哈……” (師傅被小編套路了) 在聊天過后,我們也到達了本次的演出地點 濰坊大劇院。
當走近劇院的時候發(fā)現(xiàn), 濰坊大劇院的外景很有特色, 像個五彩繽紛的風箏與天空完美融合, 這樣的劇院怎能不吸引觀眾呢, 反正小編是真的禁不住誘惑了! 而進入劇場之后, 更令小編驚訝的是 墻上富有城市特色的畫。
在春夏交替的時節(jié), 在濰坊大劇院上演《雷雨》。 快樂才剛剛開始, 悲傷卻漸漸潛伏而來。 今天上演一場關(guān)于他人的角色, 一場大戲關(guān)于善良與邪惡, 他們都扮演著悲劇的角色。 這一次天津人藝帶著 誠意滿滿的作品來到濰坊, 我們每天都在上演著 主角是自己的大戲, 酸甜苦辣自己決定, 現(xiàn)在的生活中, 我們再無聊的時光都是限量版。 請把您的觀劇感受留言給小編。
劇院外景圖片 | 李松洋 其他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 編輯 | 何婷婷

|